


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化石入選《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封麵新聞(戴竺芯/張冬菊):12月11日,封麵新聞記者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微信公眾號獲悉,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近日,美國考古雜誌《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2019年5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的團隊在《自然》雜誌(Nature)發表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一件發現於中國夏河縣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距今已有16萬年,是除西伯利亞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
這件下頜骨是一位佛教僧侶大約40年前,從青藏高原海拔10,000英尺以上的白石崖岩溶洞穴中發現的。這群難以尋找的古代人類——丹尼索瓦人在先前僅發現過幾具零碎的遺骸,所有遺骸都在西伯利亞南部的一個洞穴中發現,該洞穴海拔僅2300英尺,位於白石崖喀斯特洞穴西北部,二者相距約1750英裏。
在古DNA高度降解的情況下,研究團隊運用古蛋白質分析方法,通過分子學信息來判斷古老化石的歸屬。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蘊含了個體演化一些信息,盡管這種遺傳信息相較DNA信息是非常小的,但在夏河人化石中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蛋白質,這為確定其為丹尼索瓦人提供了最主要的證據。
蘭州大學考古學教授張東菊說:“這塊下頜骨表明,丹尼索瓦人的地理分布區域比我們以前認為的要廣泛得多,海拔也更高。”
早期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的遺傳物質已經發生了一種突變,該突變有助於在青藏高原這種高海拔-低氧環境中的生存。今天的西藏人群基因中也有同樣的突變,這可能證實了丹尼索瓦人對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群和夏爾巴人群有基因貢獻——高寒缺氧環境基因(EPAS1)。